服务•创新•发展•共享 Service,Innovation,Development,Sharing


学术聚焦丨戏曲教育将决定戏曲文化发展的未来
发布时间:
2019-07-24 14:52
戏曲教育在戏曲行业、戏曲文化事业发展中是核心领域和关键领域,影响着戏曲文化传播与发展的基本内涵、基本品质、基本趋势,进而决定戏曲文化发展的未来。2018年适逢中国戏曲高等教育举办40周年,中国戏曲学院作为中国戏曲教育的一个窗口,通过8个典型事件,承担戏曲文化传播与发展的大学责任。
一是学位教育层面的专业拓展。在学院学科专业体系中,我们一个重要动作就是创建了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行当最齐全的昆曲大班,致力培育以昆曲为代表的“盛世元音”。
二是戏曲领军人才培养。学院继续承办文化与旅游部“千人计划”,继“青研班”之后,集中全国优秀师资,用五年时间,在戏曲编剧、作曲、导演、舞台美术、评论五个领域,培养全国千名戏曲中青年领军人才,打造覆盖多剧种的中国戏曲未来领军人才团队。
三是戏曲紧缺人才的培养。按照国家政策,瞄准行业需求,举办全国戏曲院校武生、武旦、武净、武丑教学成果展演、承办全国文丑高端人才研习班,将一文一武行当作为典型,培养戏曲紧缺人才,总结特殊行当人才培养规律和经验。
四是戏曲流派人才的培养。举办叶派小生班,面向全国院团招生,请叶派领军者叶少兰老师担纲,以学校教育、院团传习、师徒传承、家族传承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培养戏曲流派人才。
五是戏曲拔尖人才的培养。遵循戏曲人才成长规律,搭建戏曲专业院校“科里红”表演人才的国家巡演平台,承办文化和旅游部“梨花杯”。
六是勇担全国戏曲人才培养体系责任。中国戏曲学院作为牵头单位,稳步推进“全国戏曲教育联盟”建设,开展全国戏曲专业教师基本功法培训,促成多轮次双边、多边人才培养合作。
七是从娃娃抓起,涵养戏曲人口,普及戏曲艺术。通过“高参小”“高参高”形式推进戏曲进校园,以北京为中心,通过全国26个基地校、300位志愿者、3万个课时,将戏曲艺术普及做到全国、甚至走出国门,助推中国戏曲文化普及体系建设。
八是全力承办国家级的“新年戏曲晚会”。学院本着“小学校,大使命”的责任感,坚持办学过程中“拆墙透绿”的开放理念,主动争取公共服务机会,已经连续三年承办新年戏曲晚会,为向党中央领导集体展示戏曲人的精神状态和艺术成果。我们的学生在这样的平台得到锻炼,得以熟悉剧种,走近院团,亲近名师,感受艺术创作前沿动态,对于每一个参与的学生而言,在他们的人生简历中有参与这样演出的经历,也许也会改变他们的人生。
通过这些国戏故事,我们希望戏曲教育界在行业发展中发挥自己应有作用,这需要同仁同道尊崇传统、敬畏先贤、因应时代、守正维新,这是戏曲传承传播实现“双创”的观念基础。(BJCCT-HJ)
来源:《北京文化创意》杂志2019年第1期刊发 【文创前沿】发布
相关附件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