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2017 北京演出行业协会 Beijing Trade Association for Performances                                                                                      京ICP备11004766号-1  技术支持: 中企动力

友情链接:

文化专刊

期刊详情

学术聚焦丨 陈操:浅谈演艺集群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以及托尼奖·中国的未来规划

陈操

北京演出行业协会文化交流委员会主任

托尼奖·中国(北京君立天地)董事长

 

古今中外, 演艺产业都在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总体目标中扮演重要角色。从北宋东京汴梁的“勾栏瓦肆”,到如今纽约的百老汇剧院区,都证实演艺产业是衡量文化都市的重要标杆。遍查各历史时期的演艺产业,可发现一条规律,即演艺机构的集群模式在极大程度上带动了城市活力与创新力的提升,并影响商业蓬勃发展。下文将以跨越一千年的两段中外演艺集群为案例,简述演艺集群对城市演艺产业和都市文化建设的推动性,并对未来城市发展道路提出一些浅析。

 

中国宋代勾栏瓦肆:演艺集群并非舶来品

 

北宋时期,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商业日趋繁荣,经济发展迅速,市民对文化艺术的欣赏和把玩产生了更高的要求,“瓦肆”这一演艺娱乐场所应运而生。

 

作为宋代城市娱乐中心的瓦肆, “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意,易聚易散也”。一个瓦肆中含有多个小场地,这个场地称为勾栏。这种设施是用杆子、绳子或布幔之类的东西来进行拦隔而形成。瓦肆是各类艺人展示自己技能的场所,其表演内容可谓五花八门,百花齐放,汇集了各种满足大众文化需求的文体娱乐形式。勾栏中日夜表演杂剧及讲史、傀儡戏、影戏、杂技等节目。每一个勾栏的内容均不尽相同,而勾栏内的设施则根据具体的演出内容和形式来设定。

 

这些百戏杂技艺人之间,竞争相当激烈。技能高的艺人方可真正立足,而技艺不佳者不能入“勾栏” 。这一“优胜劣汰”的机制也不断刺激着百戏杂技向更高水平的境界发展。

 

在宋代,都市瓦肆的发展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并为市民阶层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娱乐文化生活。 《东京梦华录》中记载,“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可容数千人”。可以想象当时的热闹景象。根据郭彖《睽车志》、元代无名氏杂剧《蓝采和》和金元时期杜仁杰《庄家不识勾栏》等文中的记载,宋元的勾栏都设有围墙和门,并有人把门收费(也有演出过程中向观众收钱的形式),凡入内看戏者均需付费。春夏秋冬,无论刮风下雨,瓦舍勾栏每天都有演出。在这里,吃、喝、娱乐一应俱全, “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瓦肆的诞生,从某种程度上掀开了中国娱乐史崭新的一页,成为宋代高度繁荣的经济文化最典型的注脚之一。

 

古代东京汴梁的勾栏瓦肆早已远去,然而它的运营模式并没有随着历史的变迁而湮没不存。相反,这种模式在千百年后的大洋彼岸同样得到了印证。

 

美国纽约百老汇:当代演艺产业的世界标杆

 

论及当今世界都市演艺产业的成功案例, 纽约百老汇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行业标准的参照物。百老汇音乐剧的发展历程、制作流程、运营模式等诸多方面,都能为当代城市演艺产业发展提供思考与参照。

 

19世纪末,由于美国市民阶层的需求,诞生了一批作曲家、音乐制作人以及经纪公司, 随着街头音乐、 爵士乐等元素的融入,衍生出一批剧本,随后戏剧制作、导演、营销等方面的产业应运而生,逐渐发展壮大,音乐剧成为美国大众文化的核心和艺术产业化的范本。百老汇音乐剧的核心是以故事情节吸引观众、打动观众,辅之以令人赏心悦目的舞美艺术和音乐享受。其定位,在于美国的普通民众,而非特定的“少数人”,同时以人性为出发点,弘扬美国的核心价值观,弘扬正能量,弘扬真善美。时至今日,形成成熟的体系化运营模式的百老汇音乐剧已不单是美国戏剧艺术的殿堂,更是美国国家软实力、文化感召力的核心体现。

 

百老汇音乐剧最终形成产业集群,核心要素在于IP 的开发与衍生价值系统的打造。“IP”是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意为知识产权。文化产业作为典型的轻资产行业,具有高内涵型、高附加性、强融合性等特点,IP 所产生的品牌效应无疑是文化产业的最核心资产。

 

舞台演出内容、舞台演艺作品乃至享誉全球的演艺IP,是灵魂与内核。以百老汇经典音乐剧《狮子王》的相关数据为例,《狮子王》,自1997年10月19日至2018年9月23日,演出场次共计8688次,首个统计日票房收益63万美元,统计截止日累计票房收益15.2亿美元。这无疑显示出优质IP的价值与力量。

 

一整套由优质剧目IP 系统衍生出的演艺集群生态圈,更是属于万亿级规模的巨大市场。其延伸产生的社会文化影响力和经济效益也是不可估量的。2017-2018演出季,百老汇观演人数突破1379 万人次,为同期纽约及新泽西的十支职业球队的现场观众总和,其中61%的观众为游客,为纽约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贡献。作为核心剧院区的百老汇为纽约市经济创收170 亿美元(含票房收益),并为纽约市提供87100个工作岗位;主要功能为打磨、孵化新编剧目的外百老汇(off-broadway)自1959年以来诞生过6479 部作品、5万余名从业人员、15万名支持人员,下辖84座剧场、26家戏剧公司;而非盈利性的超外百老汇(off-off-broadway)下辖约500家戏剧公司,每年创作2000部作品,约有4 万名从业者,150万会员观众。百老汇演艺集群也带动了周边地产以及商业的快速发展,为整个城市的活力及世界影响力做出了积极贡献。

 

百老汇百年演艺产业模式的中国借鉴

 

从上述两个案例中不难发现相似之处:即以围绕核心IP 演艺集群模式带动众多衍生产业链,促进了演艺产业与地产及商业联动,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影响,这是突破当今城市演艺市场瓶颈的关键所在。

 

在国内各大都市往往都有一座或几座地标建筑式的大剧院,然而宏大的建筑难掩有限的使用率和上座率。其中一大原因就是,依靠单一票房作为收益支撑,无法形成演艺产业的聚合效应。上文言及百老汇剧院区,其间41 家核心剧院都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并无一家地标式大型剧院。对比规模与外观,百老汇剧院显然不及国内都市大型剧院宏伟、壮观,然而其演艺资源的配置却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优化。

 

在纽约第七大道和第八大道之间的西45 街南侧,建有四家剧院,自西向东分别为约翰·戈登剧院(John Golden)、 伯纳德·雅各布斯剧院(Bernard B.Jacobs)、杰拉德·舍恩菲尔德剧院(Gerald Schoenfeld)以及布思剧院(Booth) 。四剧院近在咫尺,形成联动,街区聚合模式就此形成。反观国内的大型地标剧院,华丽的外表无法掩饰各大剧院的“孤岛”状态,所以靠卖票“单打一”的局面无法避免。英国著名创意文化产业研究专家约翰·霍金斯认为,有一个地方,无论是一组建筑群还是部分或是整个城市,具备能够产生想法和创新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就可以称之为“创意环境”。“创意环境”需要有引人注目的建筑,集群,多样性的文化,民众,精英名角和产业集群,狂热的消费等。同时,荷兰经济地理学家格特·杨·霍斯珀斯指出,城市吸引并且留住具有创意的人才是各个城市日益关注的问题,所谓“创意环境”就是根据人才的需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为创意人才提供舒适的人居环境,丰富的文化设施和城市公共生活。由此可见,百老汇街区演艺集群的打造为国内城市演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以上是关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文化软实力协同发展的一个简短论证,而中国突破当今演艺现状的瓶颈,更在于核心IP的打造与开发。如欲驻演、孵化、筛选、打磨和对外输舞台演艺作品乃至享誉全球的演艺原创IP,运用市场机制打造舞台演艺IP及商业运营演艺项目,并培育未来的演出市场,须紧密结合观众需求。

 

以下提供两种演艺产业集群的运营模式可做讨论:一方面,将百老汇历久弥新,同时符合中国观众审美趣味的原版优质剧目原版引入中国,进行预热巡演乃至常年驻演,预计2-5年内实现不出国门即可常年观看原汁原味百老汇经典剧目的便利,形成国内戏剧市场新的风向标。另一方面,打造演艺IP的主体部分,即由引进剧目巡演和驻演的推进,带动中国舞台剧演出运营模式的革命——借鉴百老汇联盟的商业模式,启动国内“以演代练、驻场演出、市场筛选”的创作演出运营机制,孵化和打磨具有中国地方特色的各类优秀原创剧目,遴选出精粹的文化演艺IP,达到文化意义与市场价值兼而有之的状态。“我们可以把某一个文化聚集体或是城市当做‘文化货币’,文化货币会对城市的经济产生短期和长期的影响,短期影响为门票收入,商业收入,就业,旅游消费等内容,长期影响则会提升城市形象,为城市营销带来契机,增强城市的竞争力,进而吸引资本的流入,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托尼奖·中国的未来规划

 

在具体实践中,笔者近几年着力将美国戏剧最高奖——托尼奖引入中国,试图通过托尼奖在中国的落地,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戏剧演艺产业发展之路。托尼奖设立于1947 年,是百老汇联盟以及美国戏剧委员会共同设立的国际戏剧行业最高奖项,与电影奥斯卡奖、音乐格莱美奖以及电视艾美奖并称美国艺术界四大顶级奖项。托尼奖拥有先进成熟的文化产业引擎,并以经典舞台演艺IP为龙头衍生出的全业态文化演艺街区。2016年4月17日,百老汇托尼奖正式落户中国北京。托尼奖·中国(北京君立天地)成为托尼奖成立70 年来首次在大中华地区授权的官方运营机构。托尼奖·中国拥有直通百老汇核心的演艺资源,一方面致力于引进优质原版剧目供国人常年观赏,另一方面致力于孵化、打磨和输出中国本土舞台演艺IP,让中国本土的戏剧艺术走向世界。

 

托尼奖·中国于2017年5月正式成立武汉区域中心,并与武汉市文化局签署合作备忘录,推动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打造武汉市重量级文化名片,进一步提升武汉市的文化形象,使其成为具有“引领性、标杆性、市场化、接地气”的文化IP 产业“龙头”项目。在今年9月的中国(北京)演艺博览会上,托尼奖·中国正式被确立为北京演出行业协会文化交流委员会主任单位。基于此,托尼奖·中国运用百老汇的国际演艺文化资源,培育、孵化、打磨国内演艺IP,后经文化交流委员会输送至国际舞台亮相,并最终回归国内剧院进行长期驻演,充分利用其品牌价值,最终带动周边产业,形成演艺及商业聚集的综合体。这个综合体作为城市对外文化名片,在经济和政治上都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综上所述,挖掘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文化IP,打磨成为世界级的演艺IP,全面孵化演艺IP的生态衍生链,打造覆盖全产业链的演艺集群生态圈,是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必经过程。演艺集群的硬件建设以及文化商业综合体的建设是回馈城市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载体。两者巧妙结合,相互促进,演艺集群才能对城市的建设产生积极、长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