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创新•发展•共享 Service,Innovation,Development,Sharing


文化专刊
期刊详情
浅论舞台监督必备的综合能力
发布时间:
2018-11-13 16:57
浅论舞台监督必备的综合能力
——以北演公司原创话剧为例
(张海君 北京市演出有限责任公司)
引语:舞台监督作为舞台管理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职能岗位,其在舞台文化表演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舞台监督不仅需要有效的掌控舞台演出节奏,更是组织、协调好舞台上的各个元素的重要纽带。
视野和专业能力培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不论是在校学生和在职人员都应全面推进自身素质的建设,提高全社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各国学者对视野及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具体表述略有不同。有的称作关键能力,也被称作核心能力或普通能力。
一、各国关于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界定
美国劳工部发表的SCANS(Secreatry’s Commission for Achieving Necessary Skills)报告中提出了一个人进入劳动市场所必备的五方面关键能力:一是分配时间、制定目标和突出重点目标的能力,以及分配经费和准备预算的能力;二是确定所需要的数据并设法获得数据、处理和保存数据的能力;三是作为小组成员参与活动以及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四是了解社会、组织和技术系统是如何运行的,并懂得如何操纵它们;五是选择技术的能力以及在工作中应用技术的能力。
英国的学者认为:关键能力至少应包括六种能力:一是交流的能力,即以多种多样的形式提取、呈现、分析和评价信息的能力;二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即确定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付诸实施、检查其实施效果的能力;三是个人的能力,即个人的认知能力和与他人的交往、协作的能力;四是计算的能力,即解释、呈现和应用数字材料的能力;五是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即应用信息技术从事一系列日常工作(如文字信息处理、模型设计等)的能力;六是运用现代语言的能力。
德国的学者认为:关键能力指两方面:一是与个人相关的能力;包括求知欲和创造力、自我革新和独立性、学习能力、责任感、耐挫能力、应变能力、冒险精神;二是社会和组织能力。包括沟通能力、使用能力、分析能力、计划能力、组织能力。
综上所述,虽然各国学者对综合素质和关键能力的解释不完全相同,但其基本内涵是一致的,即:关键能力应该具有比较性、前瞻性,是相通和可转换的。它不针对某个具体的职业、岗位,但无论从事哪一种职业都离不开它,也是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应用技术的能力、计算的能力都是各国学者一致强调的能力。由此可见,任何一个国家重视人所有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世界性人才发展的重要趋势。
二、舞台监督与综合能力的关系
舞台监督岗位职能
舞台监督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除了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负责任的精神和团队意识,缜密清晰的工作思路,果断处理事物的基本素质能力外,还要在舞台艺术的专业技术方面、心理方面、经验积累方面有较强的能力。 舞台监督,《辞海》的定义比较简单:“演出团体中的一种职务。演出期间负责台上演出、后台组织和艺术行政等领导工作。”而《中国戏曲曲艺词典》的定义,则较为详尽:“剧团里的一种职务。在一个戏的排演期间,根据导演意图,指挥和监督演员、职员、舞台工作各部门进行艺术创造。演出期间负责后台组织和艺术行政等工作。”把两个定义综合起来,可以概括出舞台监督的工作要务:监督排练、负责演出、后台组织、艺术行政。
三、舞台监督在工作中需要具备的综合能力
舞台监督是演出团体中非常重要乃至核心的岗位,在演出过程中尤为突出,负责掌握舞台艺术各部门的总体组织协调与管理运营工作。笔者将用北演创制的一系列原创话剧在舞台监督工作中所经历的案例,从监督排练、现场演出、后台组织、艺术行政四个方面佐证一名优秀的舞台监督,需要具备哪些不可或缺的综合能力。
(一)排练阶段需要具备前瞻性预判的能力
舞台监督在整个排练过程中,重心工作是协助导演做好排练的组织工作,协调演员、职员、舞台工作人员统一行动,并做好思想工作。舞台监督需要负责主创人员时间的协调与管理、配合导演制定排练的计划并实施、排练中分场地标的记录、组织召开各种协调的会议、对舞美道具质量的把控、敦促各个制作环节的时间、演职人员的情绪管理等较为繁琐的工作。
舞台监督不是一位事务缠绕的执行者,而是一位保障各个环节有序监督人。在这个阶段考验的是人的管理能力与时间分配能力。一名优秀的舞台监督能够有序的按照时间进程分配给制作助理及执行舞台监督去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从具体事务抽身出来去整体把控每个环节之间的关系与相互的影响。
在创制《老舍赶集》剧目中,服装的设计制作较为特殊,主创为了追求舞台的一种漫画形式的感觉,选择采用纸质的材料打造所有演员的服装。但想法和设计出来之后,舞台监督预判在实际的排练和演出过程中将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在频繁的运输过程中,或者是高频次使用过程中其破损度将非常高,据此他提出解决预案,将备选的服装打版重新制作了一套,降低了增加服装制作的成本,同时也降低了演出中会服装会出现问题的潜在风险。
(二)演出现场需要具备忙而不乱、处变不惊的能力
现场演出是一项十分庞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舞美、灯光、音响、布景、道具、服装、化妆各部门的通力配合,通过协调与监管,千方百计确保演出的顺利进行和圆满结束。从进入剧场前,舞台监督与剧场人员沟通技术参数,到进入剧场后对空间的了解与实施,以及硬件和人员的协调与对接,舞台监督正如一位大管家,需要把每个环节的人和硬件合理的调配到一起。这位大管家在演出中需要统筹大局为目标服务,要有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高低,完全取决于他全局视野的高低。
《独自温暖》第一轮演出过程中,使用的是一个大转盘舞台,虽然舞台的舞美效果较好,但是在实际的演出过程当中,却出现诸多问题。首先对于追光的处理和调度造成较大难度和阻碍;其次是现场演出时,旋转的舞台会影响演员们的表演情绪和动作,甚至有可能晕眩和跌倒。演出后,大家也一致反映了此问题。最后,转盘的拆卸是非常繁琐,对于拆装工人而言也是极大的考验。与此同时,巡演的行程又是非常紧张。考虑到安全、成本和程序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舞台监督与制作组协商更换这一舞台道具。随着演出场次的增加,演出效果逐渐得到了优化。
在《甄嬛传》首演时,因为演员在舞台上的有打斗场面,动作幅度过大导致其中一名演员的无线话筒腰包出现了问题,音响师接收到的信号忽强忽弱,演员的声音忽大忽小,甚至出现了麦克嚣叫的演出事故,刺耳的嚣叫声音影响了观众正常的观看演出,后台的演员与音响师瞬间手足无措。为了保证正常的观看效果,舞台监督第一时间通过对讲机告知音响师把演员的麦克立即关掉,化解了继续嚣叫的问题。接下来演员还有台词要讲,舞台监督熟知剧情的进展以及上下场人员的顺序,为保障演出高质量且有序的进行,舞台监督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考虑到腰包出现问题的演员在舞台上坐着静止不动的情况,通知即将上场的演员增加一个调度把备选的话筒腰包交给另一位演员进行更换,同时告知音响师备选腰包的号码以便更换音频轨道,经过剧组人员的齐心协力,出色的化解了严重舞台事故的发生。通过此次事故可知,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判断并制定解决方案加以实施,充分体现了一名优秀的舞台监督遇事须沉稳心细,忙而不乱、处变不惊以及权衡全局的重要性。
(三)后台组织工作需要周全、缜密的思维能力
每场演出的开始和结束,舞台监督首先需要面对的问题就是舞台的装和拆,不仅要保证安全还要保证运景、装台、对光、演出时间的跨度,舞台监督的工作争分夺秒、环环相扣。而在安排演出各部门的工作时又能敏锐、及时地发现演出中的突发情况与问题,并能果断处理。在抵达每个城市的第一时间,舞台监督这个“大管家”就要组织灯光音响控制、舞美装置人员去对接当地剧场掌握准确的剧场数据,演出场地的设施和设备的性能深入了解,从查看剧场的硬件参数到台口的距离、吊杆的数量以及每一个可用的灯具,甚至查看每一个插孔的位置、对与舞台关联的剧场建筑设施、来往通道、卫生间位置、供电供水、防火防盗设施等情况进行了解和检查,使全体演职人员都做到心中有数。
上述提到的一系列工作需要舞台监督人员周全、缜密的工作思维。以《生命密码》全国巡演为例,各地的剧场条件各异,有的道具车根本无法开进去,有的剧场设在二楼或三楼,每次卸车装台,灯光、道具都要一箱一柜地从大货车上往距离很远的剧场里搬。 《生命密码》在深圳、东莞演出时,观众因上下班时间的不一致,一般在8点钟左右观看演出,一方面要迁就观众的观演习惯还要协调演员准备演出的时间;在太原站演出时,进场时间是深夜10点多钟,时值雷电交加,倾盆大雨,舞台监督组织全体演职人员在保证各部门安全的前提下冒雨连夜卸车、装台、走台、排练;而兰州站演出的金城剧院因为在繁华的步行街,道具车在拆台结束后出现意外,在当地交通部们的管制下无法进入剧场进行装车,凌晨2点,舞台监督通过多方协调,最终与当地交管部门达成一致协商,保证了下一城市演出的顺利进行。
《二马》在排练阶段,由于导演对艺术的要求比较高,特别是针对舞美、道具等辅助演出的部分力求还原其真实场境,追求其真实效果,所以导演要求制作组要提前采购、打样,或者通过代工厂加工完毕后,让他再行判断是否使用。针对此问题所涉及到的成本管理和执行效率,舞台监督经过权衡之后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在该剧中率先采用“以租代用、以租代做、以租代买”等多种形式,结果减省了项目成本;其次,《二马》的这个舞美所使用的吊杆的数量非常多,整场演出除了挂灯之外,吊杆占据了比较大的空间。但是因为巡演的不同城市中不同的剧场有其局限性,如,有些城市的老旧剧场或者中型剧场并没有这么多吊杆。舞台监督从自身经验出发,与舞美设计、导演协商,最终,剧组准备了一个全版的舞美和一套普遍版的舞美,从而避免了各种尴尬的不利局面。
(四)艺术行政工作需要具备严而不厉、拿捏到位的管理能力
艺术行政是舞台监督工作中一项重要而又全新的工作。舞台监督的视野和综合能力决定着其与各个部门和环节之间的沟通效率。在排演整个阶段,舞台监督的耐心和气度体现在处理职责范围内的各环节、各部门甚至每个演员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尤其是在演出前的一至两个小时需要安抚人心,使所有演员的凝聚力艺术魅力呈现在舞台上,打造出人、戏和精神统一的演出状态。
《广陵散》的舞台监督在人文关怀和惩罚措施方面做得较为典型。由为该剧的大部分演员均为国有院团的在职演员,因本身的公职和自己乐团的戏剧较多,所以在纪律方面非常松散,大部分的演员要么迟到,要么就是早退,要么请假的人为因素导致排练或推迟、或多角缺席等情况不能正常进行,舞台监督针对这一情况想出了多种处理办法和惩罚措施,如,私下沟通、谈话了解情况,同时也会采取集中放松让相关人员单独做俯卧撑,或者罚其请全员吃饭,从而整顿了整个剧组的纪律。事后证明效果较好。
舞台监督需要面对各个工种,如,导演、编剧、设计人员、执行人员、演员及剧场技术人员进行沟通,整个过程考验着舞台监督的应变能力及思维能力。与艺术家交流,是与感性的思维进行碰撞,因此需要给与对方绝对性的权利发挥出艺术家最大的想象空间服务于艺术创作;与技术人员交流,则是与理性的思维进行碰撞,因此需要以流程和制度为标准,用专业性和严谨性来指挥对方按照既定的要求完成演出任务。而在相应的交流过程中,舞台监督拿捏好分寸是至关重要,如何做到严而不厉,让团队人员张驰有序地完成演出任务,而不是一味的按照对错或惩罚的方式处理。
四、结语
笔者认为,目前随着公司戏剧演出规模的不断扩大,演出部门之间、节目之间相互配合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舞台监督这个岗位在演出过程中也越来越显得至关重要,在演出过程中负责掌握舞台艺术各部门的总体配合与管理工作,是艺术院团中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职务。作为一位优秀的舞台监督,应当不仅仅要有着足够的舞台经验和丰富的专业艺术知识,更应当提升各个方面的综合能力,使自己的全局式视野更加开阔,在整个项目的创制、演出过程中,将拥有的知识提升到管理层面、经营层面乃至人文关怀等层面去思考并处理问题,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舞台监督。
(2018年5月修订于北京)
相关附件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