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创新•发展•共享 Service,Innovation,Development,Sharing


缂丝:一寸缂丝一寸金
发布时间:
2018-05-28 14:40
近日,北京市剧院运营服务平台入围剧目话剧《缂丝箭衣》登上天桥艺术中心的中剧场舞台,带领观众朋友们一起感受了可听可赏可感可叹的梨园往事。该剧讲述了戏服租赁行“三益永”的少东家朱湘不惜一切代价去守护老辈儿传下来的一件缂丝箭衣的故事。 缂丝,又名刻丝,是一种古老独特的地方传统织造工艺,主要存在于江苏苏州及其周边地区。缂丝常有“一寸缂丝一寸金”的盛名。缂丝素以制作精良、浑朴高雅、艳中带秀的特点,在丝织品






近日,北京市剧院运营服务平台入围剧目话剧《缂丝箭衣》登上天桥艺术中心的中剧场舞台,带领观众朋友们一起感受了可听可赏可感可叹的梨园往事。该剧讲述了戏服租赁行“三益永”的少东家朱湘不惜一切代价去守护老辈儿传下来的一件缂丝箭衣的故事。
缂丝,又名刻丝,是一种古老独特的地方传统织造工艺,主要存在于江苏苏州及其周边地区。缂丝常有“一寸缂丝一寸金”的盛名。缂丝素以制作精良、浑朴高雅、艳中带秀的特点,在丝织品中列为最高品第,是最早用作制造艺术欣赏品的丝织物。
缂丝:工艺起源
缂丝工艺自汉代就已产生。第一次从民间工艺品的身份走进艺术品殿堂是在北宋末年。受社会上层文艺思潮,特别是宫廷画的影响,作为工艺品的缂丝开始努力从“工”向“艺”转变——缂丝艺人们开始临摹文人画。最初,他们只是试图依葫芦画瓢试图在缂丝机上复制名人字画。没想到缂丝画借助彩色丝线的表现力,甫一出世就达到“夺丹青之妙、分翰墨之长”的效果。缂丝画引起了画家们的注意力,他们试图借用缂丝这一全新的表现形式突破中国画的边界。于是缂丝画便
从一种民间工艺品摇身一变,成了一种全新的画种“缂丝画”。
到南宋时期,缂丝画达到巅峰,花鸟虫鱼、山水人物,凡中国画表现的题材,都能在缂丝上找到相应的作品。也正是从北宋开始,缂丝画被收入皇家书画著录。自此以后,缂丝从一种普通的丝织品变成了皇家御用织物。到了清代,出现了缂、绘结合的新技艺。
缂丝:工艺技法
缂丝织造技艺主要是使用古老的木机及若干竹制的梭子和拨子,经过“通经断纬”,将五彩的蚕丝线缂织成一幅色彩丰富的织物。这种织物具有图案花纹不分正反面的特色。在图案轮廓、色阶变换等处,织物表面像用小刀划刻过一样,呈现出小空或断痕,“承空观之,如雕镂之象”,因此得名“缂(刻)丝”。
缂丝的整个工艺过程,可概括为四步:
第一步:把经丝上到木机上,包括落经线、牵经线、套扣、弯结、嵌后轴经、拖经面、嵌前轴经、捎经面、挑交、打翻头、拦经面十一道工序;
第二步:用墨笔把纹样勾画在经面上;
第三步:织纬;
第四步:修剪反面的毛头。
缂丝产品分实用品和欣赏品两大类:实用品有台毯、靠垫、手提包、团扇面、装裱面料;欣赏品有屏风、书画屏条、立轴、册页、长卷等,主要作展览、陈设用品或国家对外的礼品。
缂丝:工艺传承
缂丝与南京云锦并称中国两大传统手工织锦。每一幅作品是由少则上万根,多则几百万根细如牛毛,不同颜色的丝线,用纯手工的方式织造而成,制作工艺极奇复杂。正由于缂丝属于织锦工艺品,以至于它的强度要比任何刺绣都高。
缂丝作为最早用于艺术欣赏的丝织物,素以制作精良、古朴典雅、艳中带秀的艺术特点著称,被誉为“织中之圣”。同时由于经得起摸、擦、揉、搓、洗,它又获得“千年不坏艺术织品”之美誉。缂丝作品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历代缂丝精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缂丝技艺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特色,具有相应的文化与科学价值。
《缂丝箭衣》剧目赏析

《缂丝箭衣》剧照
该剧讲述的了少东家朱湘本继承了祖上传下来的一份戏箱租赁产业,其中最珍贵的是一件从宫里传出来的缂丝箭衣。由于他精通戏班后台各箱口服装、道具的制作和穿着技艺,生意非常兴隆,又有缂丝箭衣这一压箱之宝,使其所经营的戏箱租赁招牌“三益永”,在京城同行业中声名显赫。与此同时,也招来了各种嫉恨和磨难,使主人公在情感与恪守的“规矩”中,面临了艰难选择………..随着社会的变革和人生理念与情怀的变化,朱湘和缂丝箭衣命运也经历了转折。古老技艺的传承,思想伦理的抗争,欲望现实的考验,在走向新的年代里,主人翁始终相信:“好的手艺、物件和规矩,得往下传,得用心传”。
中国话剧研究所所长宋宝珍曾在《中国话剧史》一书中写道:中国话剧的民族特色,不在于它多大程度地融入了传统戏曲的外在表现手法,尽管这是话剧民族化的有效途径之一,更在于它在多大程度上契合了民族精神和美学神韵,即从骨子里流露出“中国特色”、“中国气派”。
松岩团长写给“座儿”们的话
去年一部话剧《网子》,得到了“座儿”们的拥捧,心存感激。今年试着又写了《缂丝箭衣》,心情忐忑。不是为了博得赞扬,只是为了回报。总想自己喜欢的东西,拿出来和大家分享。戏曲传统的技艺和规矩,多少年记忆深刻,挥之不去。老辈儿们的话语和德行,魂牵梦绕。有多少老的玩意儿还存着,又有多少好的东西随着岁月流逝……
好的规矩得遵守,是对人生心灵的尊重;而精湛技艺的保留,也是对纯粹艺术的承诺。特想让“座儿”们在看过戏后,能对古老的传统文化多一些了解和爱惜。民族文化的兴盛和未来,还望跟“座儿”们一起实现………
上一页
上一页
相关附件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