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变革中前行的戏剧人

发布时间:

2020-08-18 15:17

怀念那满座的、可以给人带来欢笑与思考的剧场

怀念那满座的、可以给人带来欢笑与思考的剧场 鼓楼西剧场供图

 

 

演出前,北京保利剧院邀请专业人员对剧场进行消杀 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供图

 

终于,一别半载,剧院大幕重启,剧场亮灯,人们下班后又可以奔剧场看戏了!

 

北京作为全国演出市场集散地,剧场大幕从未落下这么久。新冠肺炎疫情让现场观剧成为奢望,观众上次看演出的记忆还停留在2019年。 继今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剧院等演出场所恢复开放的疫情防控措施指南》,全国演出市场相继回暖,经历疫情考验的北京演出行业也迎来开放。7月21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关于演出场所、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有序恢复经营活动的通知》,至此,北京剧场开始真正复产复工。国家大剧院、保利剧院、首都剧场等陆续发布首演剧目,戏迷可以买下2020年第一张演出票了。剧场后台也不再冷清清,演员、服装、道具、舞美忙得不亦乐乎。自然,口罩遮不住人们从心底发出的那声“好”,喊出这一嗓子,多得劲儿。

 

8月10日,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印发《剧院等演出场所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第三版),将剧场等演出场所观众人数限制上调至50%,更是令剧场从业者兴奋不已。

 

按下暂停键这半年,北京的剧院和演出单位都在做什么,疫情冲击下北京演出市场变局如何,有足够剧目供观众选择吗……面对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市属文艺院团中国评剧院、深耕院线建设的北京保利剧院以及民营剧团代表鼓楼西剧场相关负责人,讲述他们的坚守和改变。

 

直面争议,做乘风破浪的戏曲人

“大家间隔距离排好队,打开健康宝扫码,再测体温、登记、安检后就能进场了。”7月25日,位于北京市丰台区西罗园街道的中国评剧院迎来2020年春节后的首场现场演出,演出地点就在剧院旁的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

 

这天,剧场消毒次数达到3次,并按照疫情防控指南要求,将日常值守、清洁消毒、检测登记、垃圾清理、场地巡查等各环节的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考虑到戏迷中有不少老人,工作人员手把手指导观众入场。很多戏迷说起离开剧场这半年,都表示“想看戏想得心痒痒”“有了戏日子才有了滋味儿。”

 

“丰台是这次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西罗园街道出现过确诊病例,曾是中风险地区,演出前,文旅、消防、防疫等部门都来检查了好几遍,最终得到了开放许可。”中国评剧院副院长侯红介绍。北京的《通知》刚下来,院里就安排演出剧目,同时筹备报批、票务、宣传等事宜,才有了首场戏的顺利开锣,精心安排的评剧经典《花为媒》,票很快售罄。

 

“这是厚积薄发的过程。疫情来了,剧院被迫停演,忙碌的春节突然闲下来,其实高兴不起来,长期不演出,我们会淡出观众视野,演员水平也会下降。所以,推掉100多场演出后,大年初二,我们就开始找出路,加快了线上平台的运营步伐。”侯红回忆,“戏曲现在发展艰难,一个重要原因是行业里的人把自己圈得太死、条条框框太多。但戏曲发展从来不是一成不变,戏曲人要在不脱离本体的前提下多延伸触角,与时代接轨。”

 

评剧表演艺术家谷文月也参与到院线上直播的潮流中来 中国评剧院供图

 

现在,中国评剧院的抖音号有22万关注量,通过技术剪辑、组合,演员在视频里抖水袖、秀唱段、画脸谱,一派青春风貌。除了短视频,剧院还做了31场直播,年过七旬的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谷文月也与网友连麦互动。截至6月底,中国评剧院在多个平台推出340个视频作品、77个线上观看剧目。

 

“起初,我对直播是有抵触的,评剧是门专业艺术,职业演员怎么能在镜头前跟网友开玩笑?”中国评剧院青年演员于海泉说。但随着时间推进,从最初硬着头皮搞直播到想着法儿比谁的视频做得有新意,于海泉经历了一次“真香”体验。为了向网友展示演员的化妆流程,平时一小时的化妆术,他跟同为评剧演员的爱人合作,精练到20分钟展示;为介绍戏曲服装,拎着水果跑到北京剧装厂,跟熟人借服装;最有成就感的还是给不能出门的小学生做线上教学,“我在延庆区一所小学开展戏曲进校园工作,学生刚学得有点模样,疫情来了,知识忘得不少,就录了些视频给他们,还留了作业,反响不错。”

 

演员王平在评剧《秦香莲》演出中赶场 中国评剧院供图

 

一路“乘风破浪”,侯红顶住了不少压力。7月23日,中国评剧院举办线上直播,两小时直播中,一段不到15秒的视频被网友截取并传播开来:在青年演员正式演出结束后的主持人采访环节,4位演员跳起了当下大热的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中的主题舞,但部分观众觉得这段舞蹈误导了人们对评剧剧种和演员形象的认知。收到反馈后侯红非常重视,也咨询了几位年轻戏迷和资深媒体人的看法。

 

面对争议,侯红解释,网友看到的视频并不完整,视频前半段是流行舞,后半段则转到了戏曲的身段、扇子功、水袖的基本功展示上。“很多人认为戏曲演员古板,但我们的年轻演员也很时尚,乐于接触流行文化,安排这段舞蹈是想展示现代戏曲人的风貌,与年轻人产生共鸣。”侯红说,“另外,我们也想传递一个理念,年轻人会的戏曲演员也会,但戏曲演员的功夫却不是一朝一日学会的,真正认识评剧,要走进剧场体验它的魅力。”

“戏曲院团是有社会责任和定力的,推广过程中要起到宣传引领作用,通过一定形式的包装,变着法儿让青年朋友关注戏曲、了解评剧。”侯红强调。

 

引领、破局,智慧院线建设提速

由央华戏剧制作,周涛、孙强主演的话剧《情书》8月8日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这是北京保利剧院重启后上演的首部话剧。而保利剧院院线作为全国极具代表性的剧院管理院线,能在疫情常态化之后率先在商业演出市场发声,也给了同行不少信心。

 

“在7月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的《关于演出场所、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有序恢复经营活动的通知》中,规定剧院等演出场所观众人数不得超过剧场座位数的30%,间隔就坐,保持1米以上距离。”按照这一标准,剧院宁愿天天关门。但对从业者来说,疫情后选择来剧场看戏的都是“铁粉”,如果演出各方愿意共担风险开门迎客,优质剧目就能给予人们温暖和力量。 

 

北京保利剧院“献礼最可敬的人公益交响音乐会”现场 罗维 摄

 

北京保利剧院“献礼最可敬的人公益交响音乐会”现场 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供图

 

“央华跟保利是战略合作伙伴,疫情爆发后我们形成默契,一旦演出市场开放,甭管票房多少,要第一时间亮相,一来给同行带个头,二来从精神层面,向观众宣告剧院在北京的重启。”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姚睿表示。早在8月2日晚,伴随着中国爱乐乐团《红旗颂》的旋律,北京保利剧院举办了首场“献礼最可敬的人公益交响音乐会”。接下来,孟京辉工作室也将携《太阳和太阳穴》《空中花园谋杀案》与观众重逢。  

 

业内人士看来,剧场的开放情况跟不同地区演出行业的恢复程度和防疫形势有关,受影响较轻的江浙一带复工复产较好,百姓的文化消费意愿随之上涨;其次,高口碑剧目会加速凝聚观众对行业的信心,如正在保利院线上演的话剧《白鹿原》、音乐剧《我的遗愿清单》等,上座率比较高;正值暑假,一些优秀儿童剧也受到不少家庭欢迎。

 

截至8日1日,保利剧院院线在全国经营管理的70余家剧院中,已完成复演首演任务的剧院共计62家,复演首演率超过85%,院线上各剧院已完成现场演出近300场。

 

形势可喜,但想要演出市场热起来,还需要些耐性。疫情带来的损失,除了大量退票,还延缓了大型剧院国际化的进程。保利引进国际剧目的计划、与国际演出单位的合作以及国内剧目走出去的计划只能暂时搁置,如原定今年5月在北京保利剧院首演的百老汇音乐剧《狮子王》只能延期。

 

面对困难,全球知名剧院、艺术机构纷纷在“云”端开辟舞台。如英国国家剧院的高清戏剧放映项目NTlive推出的限时免费放映,陪伴戏剧爱好者度过了“剧荒”的日子。这一文化现象也推动保利人思考媒介化时代戏剧的多重走向。“保利线上运营平台的搭建要突破技术和人才的诸多限制。尤其国内懂技术又懂艺术的人才短缺,录制效果无法达到国际水准。此外,哪些剧目适合线上放映、什么时间放映、怎样收费还需探索,毕竟以表演为主的话剧还是以线下体验为主。”姚睿分析。

 

国外剧目无法引进,谁拥有上好的内容和IP抢占市场,谁的胜算就更大。抓住这一时机,保利与演出制作方合作的卡通舞台剧《新大头儿戏小头爸爸》、新版话剧《雷雨》《雷雨后》、舞台剧《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等将在九十月份亮相,丰富市场观剧选择。     

 

与“国”字头院团和地方上的剧院团合作,是保利与行业共进退的新策略。保利剧院院线今年加大对地方剧目的采购力度,采购量将从往年的一年五六百场提升到1000场,并与中央芭蕾舞团、中国歌剧舞剧院等单位达成演出意向。7月10日,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与腾讯游戏达成战略合作,依托自身优势,深入开掘《王者荣耀》这一大IP蕴藏的中华文化元素,助力中国文娱产业发展。其中即将举办的《2020王者荣耀交响音乐会》是双方打造的首个“文化+”项目,由中国交响乐团演绎,将实现传统文化与高科技融合并现的双重效果。

 

重压之下唯有迅速出击、求新求变,保利智慧院线建设的步伐才不会停滞。这半年,保利剧院公司多次前往河南、辽宁等地考察,推进项目合作。姚睿说:“保利不能等,这么多人要吃饭、要发展,必须做出成绩,这是发展需要,也是保利的社会责任。”目前,保利已经成立原创内容制作中心,加大对原创作品生产过程的把控。同时将利用5G技术,从剧场的标准化建设转移到科学化和精准化运作上,实现对剧本、人员、项目的智慧管理。

 

卖樱桃、做直播,一家民营剧场的自救

夜色中的鼓楼西剧场 鼓楼西剧场供图

 

见到有人来,灰猫“昆汀”跑在人前上了二楼,一溜烟消失了。记者在楼梯拐角,抬头看到了鼓楼西剧场的女当家——李羊朵。

 

“昆汀”是李羊朵养的猫,久在剧场厮混,疫情爆发至今,它已经半年没有见到观众在剧场咖啡馆聊天看书、年轻人三五成群等候检票入场的情景了。

 

 

鼓楼西剧场一直以来吸引了不少文化名人的光临,他们与观众谈创作、谈戏剧般的人生,成为戏剧迷向往的精神圣地 鼓楼西剧场供图

 

时间过得很快,鼓楼西扎根在北京小八道湾胡同6年了,对很多戏剧迷来说,它绝对是圣地般的存在。这里上演的剧目小众又独特,总能与观众在精神上产生微妙的情感链接,给人以思考、启示或答案。李羊朵的好朋友、编剧史航评价鼓楼西:“有些戏,他们那里不演,就一定会在这个城市里缺席。”贾樟柯、刘震云、高晓松等文化名人都曾光临这里,参加鼓楼西剧场朗读会。

 

今年4月23日,鼓楼西团队早就准备好了送给戏剧迷的6周岁礼物:奥斯卡鬼才导演马丁·麦克多纳创作的《断手斯城》将以庆生大戏的身份与观众见面。但受疫情影响,剧场上半年安排的100场演出全部暂停,自制剧《枕头人》《一句顶一万句》在大剧场的演出也泡汤,亏损过百万。“二三月份是最困难的时候,我们遭遇了银行断贷,剧院的担保公司将剧场列入高风险行业,中断了银行给我们的100万贷款,一下子让我特别紧张。”李羊朵回忆。鼓楼西4月开始恢复部分线上活动,但工作量和收入都有限,所幸从国家和北京市的层面陆续出台了系列政策,中小微文化企业可以享受到房租、税费的减免,分担了一些她的压力。

 

鼓楼西的樱桃园书店 鼓楼西剧场供图

 

沉寂的这几个月,鼓楼西剧场引起人们的注意,还是从出人意料的卖樱桃事件开始。4月17日,李羊朵以一封《如果剧作家帮不了樱桃园,请让剧场试试》的公开信,发起“剧场卖樱桃自救”行动,戏剧圈的朋友纷纷转发并购买。“疫情期间,鼓楼西能做些什么,我一直没想好。看到戏剧制作人李国杰在朋友圈发在老家烟台帮父母预售樱桃的信息,联系到鼓楼西的樱桃园书店,以及作家契诃夫所守候的樱桃园,觉得我们卖樱桃并不突兀,剧场和樱桃园就是戏剧人和作家要守护的精神家园。”李羊朵强调。

 

尽管卖樱桃挣不出多少钱,但鼓楼西总算在2020年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借着这股劲头儿,鼓楼西在5月初开始筹备线上的剧本朗读会,与同样蜗居在家的戏剧演员合作,计划推出12期朗读活动。李羊朵说,鼓楼西有一个使命感是传播戏剧文化,剧本朗读就是途径之一。读者沉浸在演员通过声音营造的故事情境里,是另一种戏剧体验,线上还可以惠及更多人群。

 

天不遂人愿,北京新发地爆出疫情,原本邀请的部分演员无法抵达北京,尤其是年轻人熟悉的《枕头人》主演周一围还身居杭州,这一打击再次让李羊朵陷入绝望。

 

“民营剧场的困境其实也是整个行业的困境,尤其小剧场,太寡淡了。很多有才华的导演没有足够的施展空间,无奈转行到影视等行业,导致人才断层、青黄不接。”李羊朵说,鼓楼西的放手一搏也是想让行业、观众、政府看到民营剧场的困境和坚守。

 

从黑龙江一路南下深圳,做广告公司、影视发行,李羊朵在生活的磨砺中坚韧成长,也收获了事业上的成功,做戏剧却是她坚持最久、挣钱最少又最不想放弃的追求。舞台上的悲欢离合滋养着她,让她充实饱满,不同行业的历练给了她敏锐的眼光和营销头脑,使鼓楼西不依靠外界扶持,用票房支撑起了这6年的发展。 

 

鼓楼西剧场招牌剧目之一《枕头人》 鼓楼西剧场供图

 

近日,鼓楼西又拿到了热播剧《隐秘的角落》原著小说《坏小孩》的话剧改编权,再度吊起戏剧迷的胃口。而最快与观众在剧场见面的则是计划9月演出的《枕头人》《丽南山的美人》等剧目,一度搁置的线上剧本演读也会再次做起来。

 

“鼓楼西的上座率至少达到百分之六七十才有能保住成本。未来的票价可能会统一到一个价格。”李羊朵透露。另一方面,困难时期,鼓楼西仍想为行业发展尽点力,比如招募有潜质的演员参与到演出中,多引进年轻导演的作品等。“越在困境越不能妥协,更需要行业互助、自救,实现逆风飞翔。”她强调。

 

练内功、拓外延,增强行业抗风险能力

张海君 (北京演出行业协会会长)

 

北京市演出场所限流开放后仅两天,就有单位通过审批开展现场演出了。纵观全市,剧场演出只是开了个头,整体演出比例还不是很高,且大部分演出以公益为主。纯市场性的演出复产还需要些时间,从剧目筹备、宣发、营销上做足准备。

 

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意味着其对演出行业的影响不仅在今年,明年的演出市场都会处于恢复阶段,一时难以达到前两年的活跃度。演出行业作为传统行业,受制于资金储备和盈利属性不强等,大多抗风险能力不强,如不转型,2020年将异常艰难。但演出行业不能就此坠落,无论自救还是转型,有几个方面可以尝试:

 

首先是版权转化。现在,在线演艺成为众多演艺机构的应对之策,是很好的尝试,但就演出艺术的属性来看,不太可能成为行业的主要受益来源。其实在美国百老汇、英国伦敦西区,一部优秀剧目从门票到各类艺术种类改编、周边产品开发等,有数十种收入渠道。我国舞台剧转化率还比较低,很多院团拥有诸多剧目资源,存有大量录制好的视频,却没有利用起来,只作资料留存。且由于拍摄技术落后,呈现效果也不佳。殊不知,经典剧目的剧本、服装、音乐等都可以版权转化,要做到这点,需要专门的团队研发和推广。

 

其次,现在是深耕创作的最好时机。我国很多演出机构不重视剧目的长期打造,却关注一年能排多少新戏。经典剧目是长时间打磨并在市场上经受了千百次检验才脱颖而出,有的院团一年推好几部新作,一部作品没演几场就束之高阁,又开始下部戏的创制,如此循环观众不认可,经济效益也不好。要想做强国内演出市场,优质的国产作品至关重要,否则,观众不仅看不到需要的文化产品,各地花重金兴建的数千个剧场也是极大浪费。今年6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14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实施意见》,其中有个导向,即以演出为中心环节,激发国有文艺院团生机活力。鼓励演出机构通过演出和交流打磨剧目,实现“两个效益”的丰收。

 

再次,要推动文化产品和旅游市场深度融合。中国内需市场很大,演艺机构与旅游景区的互动有待加强。很多景区有户外演出场所,水平却参差不齐。演出单位可利用自身优势为景区量身定做产品,即便限流的情况下,景区覆盖的人群也比剧场高很多。

 

最后,要注重自身平台建设,我国剧团、剧场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跟国际水准相对还有差距,在风险控制、管理效率、标准体系等方面都有完善空间。所以这段时间,也是演出单位打基础、强内功、补短版的最佳时机。

 

疫情期间,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走访了多家文化企业,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并出台了演出机构可以申请的扶持政策,助其度过难关。我更关注政府对演出行业的常态化扶持体系。例如近年来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北京剧目排练中心、低票价补贴、北京市剧院运营服务平台的设立,是针对创作、排练、演出等各个环节设立的整套扶持体系,等市场完全恢复,这种扶持举措能不能持续或进一步加强,是北京舞台艺术创作和演出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

 

责编:杨晓君

 

 

相关附件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