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创新•发展•共享 Service,Innovation,Development,Sharing


文化专刊
期刊详情
演艺资讯丨第四届“柏林戏剧节在中国”回归,先锋作品同步世界前沿
发布时间:
2019-07-24 14:37
柏林戏剧节在中国 步入第四届 精彩不断
自2016 年“惊艳亮相”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三届的“柏林戏剧节在中国”凭借其独特的前沿视角和一流的艺术水平,每年都吸引着大批观众的目光,逐渐成为在中国戏剧界独树一帜的高质量品牌。
由吴氏策划出品并主办,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北京歌德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联合主办,在原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文化参赞陈平先生、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德国驻华大使馆文化处、上海·中国大戏院的支持下,第四届“柏林戏剧节在中国”如约于今年6月17日-7月15日与观众朋友们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与上海·中国大戏院见面。
本届“柏林戏剧节在中国”,由中德两国专家组成的评审团为戏剧爱好者甄选了两部以当代视角重释经典的热门佳作:德国汉堡塔利亚剧院的《奥德赛》与德国慕尼黑室内剧院的《夜半鼓声》。
《奥德赛》:后戏剧语境下,塔利亚剧院对《荷马史诗》的挑战
作为西方文学奠基之作,数千年来,《荷马史诗》中描绘的冒险传奇广为人们熟知和喜爱。2018年,汉堡塔利亚剧院制作的《奥德赛》闯入了评委与观众的视野。这个多次获得戏剧节“年度剧院”荣誉的顶尖剧院,凭借其驻团导演安图·努涅斯强烈的表现主义手法、野蛮有趣的故事创编、新颖独特的当代视角,获得了当届 “最值得关注”剧目殊荣。
德国《世界报》如是评价:“《奥德赛》是这样的一部作品:人们只有在体验之后才会发现,纯粹有趣的戏剧是多么的难得。”
该剧是对“史诗级名著”的一次十分“宽松”的演绎:导演安图·努涅斯甚至为此剧创造出一种杂糅德语及北欧多种语言的“舞台限定语言”,释放出更具感染力的戏剧性。
《夜半鼓声》: 跨世纪对谈布莱希特 两版结局拷问爱情与理想
德国著名剧作家、戏剧理论家布莱希特写于1918-1920年的《夜半鼓声》,讲述了一位身处历史洪流与情感漩涡的“小人物”,面对失而复得的爱人和迫在眉睫的起义,在复杂的时代背景下抉择爱情还是理想。
今天,同样在慕尼黑室内剧院、同样锐意探索的青年导演克里斯托弗·卢平,给出了他大胆的回应。这一全新版本的《夜半鼓声》以其尖锐的思辨气质、清晰的剧作构思和霓虹灯、迷雾、麦克风构建出的超现实舞台效果,在2018年一举入选“柏林戏剧节”十部“最值得关注”剧目。《纽约时报》评论道:“在导演卢平手中,这部作品令人兴奋地浑身冒汗”
不仅如此,这部《夜半鼓声》在保留原作精神的基础上,还开放性地给出了另一种结局:登上列车,奔向斗争!此次登上中国舞台,剧院将呈现布莱希特原作版与导演卢平创编版两种结局,为这场跨越百年的“戏剧对谈”拓展更为广阔的讨论空间。
中德两国评审联合推选 前沿佳作延续品牌口碑
“柏林戏剧节”是世界三大戏剧节之一,以其深刻的戏剧命题、卓著的开放思辨和先锋的表现形式,体现着当代戏剧的前进方向和最高水平。
2015年,吴氏策划与柏林艺术节在原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文化参赞陈平先生的牵线下签署了五年的合作协议。2016-2020年间,由中德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从当年“柏林戏剧节”的十部“最值得关注”作品中评选出2-3部,并于次年出访中国。
自2016年首届“柏林戏剧节在中国”成功举办,《共同基础》、《约翰•盖勃吕尔•博克曼》、《等待戈多》、《他她它》、《国家剧院的绊脚石》、《轻松五章》等热门佳作为剧迷朋友们呈现了一个又一个世界先锋戏剧的中国首演现场。
除了有精彩的剧目演出,本届“柏林戏剧节在中国”也依旧会为戏迷朋友准备不同类型的外展活动,更加全面地呈现德国戏剧发展的现状、活跃程度和多样性。
相关附件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