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创新•发展•共享 Service,Innovation,Development,Sharing


文化专刊
期刊详情
第二十届北京国际音乐节收官 凸显“中国概念”
发布时间:
2018-03-15 11:28
在2017年10月29日晚的北京国际音乐节闭幕音乐会上,小提琴大师马克西姆·文格洛夫世界首演了《悲喜同源》之外,一群身着土布草鞋的云南农民合唱团更是以天籁之声惊艳了观众。 小提琴协奏曲《悲喜同源》出自中国作曲家陈其钢之手,由北京国际音乐节、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澳大利亚墨尔本交响乐团、法国图卢兹国家交响乐团、美国新泽西交响乐团共同委约创作。《悲喜同源》全曲演奏时长为24分钟,其主题素
在2017年10月29日晚的北京国际音乐节闭幕音乐会上,小提琴大师马克西姆·文格洛夫世界首演了《悲喜同源》之外,一群身着土布草鞋的云南农民合唱团更是以天籁之声惊艳了观众。
小提琴协奏曲《悲喜同源》出自中国作曲家陈其钢之手,由北京国际音乐节、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澳大利亚墨尔本交响乐团、法国图卢兹国家交响乐团、美国新泽西交响乐团共同委约创作。《悲喜同源》全曲演奏时长为24分钟,其主题素材来自于著名中国古曲“阳关三叠”,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化中的离别情愫。
北京国际音乐节早在2002年提出“中国概念”,并于当年就为中国作曲家叶小纲、陈其钢等人举办了作品专场音乐会。随后音乐节又连续多年推出郭文景、温德青、周龙、叶小纲等中国作曲家的歌剧作品。今年更是举办了一场史无前例的10小时“交响马拉松”,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深圳、青岛、昆明的9个乐团共襄盛举,集中体现了中国交响乐发展的最新成就。
在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总监、著名指挥家余隆看来,在古典音乐领域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不仅是中国乐团演绎中国作品,中国乐团演绎西方经典作品也同样是传递“中国声音”,农民合唱团的演绎亦是海外喜闻乐见的方式。
第二十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在三周时间献上了包括歌剧、交响乐、合唱、儿童音乐会在内的29场演出以及多场公益教育活动。
相关附件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